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月球上的足迹》教案一定是教案!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7/08 02:59:53
《月球上的足迹》教案
一定是教案!
作者简介:
朱长超,1944年生,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化学系.1968年超在上海无线电一厂工作,当过工人,搞过化学分析.1974年调往自然辩证法杂志工作.1978年调入上海社会科学院,1979年被录取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方法论专业研究生,1982年毕业后一直该院信息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1991年被评为副研究员,1993年被聘为中国管理科学院思维科学研究所教授,兼任上海思维研究所所长.
现为上海社会科学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思维科学学会筹委会副理事长,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http://cai.edudown.net/chuzhong/yuwen/yuwen1/200511/2415.html
回答者:cke24680 - 魔法学徒 一级 11-23 19:59

第19课 月亮上的足迹
作者:李志宏 来自:南县教研网 点击:91 时间:2006-7-5
--------------------------------------------------------------------------------
【目标导航】
1.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了解人类登月的有关知识.
2.学习本文平实的语言和记叙事物的方法.
【课时导学】
◇日积月累
1.美国的登月计划
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组织实施了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计划.这一工程的目的是实施载人登月飞行和人对月球的实地考察,为载人行星飞行的探测进行技术准备.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六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
2.阿姆斯特朗的故事
作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是整个人类的英雄.1969年7月21日,当“阿波罗11号”飞船正准备在月球“静海”的预定着陆点着陆,突然发现飞船下方是一个足球场大小的陨石坑,里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石头.阿姆斯特朗马上采取紧急措施,把飞船改为动驶,继续飞行了约20秒后,在6公里外的地方找到了一块较为平坦的地方安全着陆.
3.词语积累
观测 指令 合算 海域 畅谈 神往 里程碑 一叶孤舟 遥遥在望
◇知识点拨
1.内容结构
全文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节,指出此次登月活动是宇航事业的里程碑,引出下文.第二部分,3—15节,具体记叙登月全过程,全过程可分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第三部分,16—18节,总结登月的重要意义.
2.写作亮点
(1)脉络清晰.《月球上的足迹》是一篇纪实性的报道,从文体上看是一篇记叙文,具有记叙文的基本要素:时间(1969年7月)、地点(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肯尼迪航天中心)、人物(阿姆斯物朗等三人)、事件的起因和经过(为探索月球、太空,人类首次登月习飞行)、结果(登月成功).记叙文的各要素具备,按时间顺序记叙整过登月过程,将这一人类伟大壮举写得脉络清晰.
(2)语言平实.纪实性的报道要求语言简洁,叙事清楚,引用数字资料准确、真实.本文大量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数字:一是月球与地球距离的数字,二是登月全过程的时间数字,三是火箭飞行的时间数字.
◇疑难探究
1.怎样把一件事情记叙得完整生动呢?
把一件事记叙得完整生动,本文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首先是渲染.文章的第1、2节就进行了渲染,目的是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其次是有明晰的时间线索.从第3节起,作者把登月的全过程按时间顺序作了详细的交代,甚至连几分几秒都写得清清楚楚.这使读者比较详细地了解登 月的具体时间,也增强了事件的生动性.第三,恰当的描述.作者对火箭发射前的景象,火箭在高空飞行时的景象,都进行了恰当的描述,这种描述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也激发起读者的想像.
2.如何理解“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这一句话的深刻含义?
阿姆斯特朗的这句话是人类征服月球的宣言.“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这对一个人来说,的确是很容易的.但是这是人类迈向太空领域的第一步,显示了人类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这意义非同一般.有了这一小步,就有第二步、第三步,所以说这是“巨大的飞跃”.
【知识整合】
◇基础知识
1.填空题.
《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饶有兴趣的 ,侧重于 (表达方式),将登月过程叙述得清楚明白、生动形象.可以说 是本文的突出特点;按 顺序展开叙述是本文的又一特点; 的语言是本文第三个突出特点.
2.“月亮是地球的近邻”,因而我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描写月亮的名言佳句,请写出两句描写月亮的古诗句.
答:(1) .
(2) .
◇素质升华
1.下面比喻句所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1)“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
答: .
(2)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
答: .
(3)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
答: .
2.将下面每段话浓缩成一句话.(要求:①每句话不超过20个字;②缩写的语句能够概括语段要点.)
(1)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虽说是近邻,它却在离地球和人类38万千米的轨道上绕着地球运行不息.
答: .
(2)飞船开始向遥远的地球返航.25日凌晨1 点35分8秒,它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层.下降到4000米高度的时候,三个大型降落伞在空中张开,“阿波罗11号”飞船准确地溅在预定的海域,被早已等候在那边的海军救起.
答: .
◇中考链接
(2004.江苏)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在太空中,物体的生量只有地面的百万分之一,被称为微重力状态,生物极容易发生遗传变异,对细胞、蛋白质、微生物的培养十分有利,太空还剥去了大气层的“外衣”,太阳光辐射比地面强得多,宇宙高能重粒子极其丰富,将使种子、微生物等细胞中的遗传密码发生有益突变,产生新物种.另外太空环境近似真空,没有污染.专家们认为,看不见摸不着、甚至产生感觉不到的这些环境条件,为发展新材料、新物种、新医药等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场所和生产基地.在太空环境里,生物的变异和进化要比地面快成千上万倍.
文中加点的“这些环境条件”具体指哪些?
答:① .
② .

回答者:gxh1994q - 试用期 一级 11-23 20:34

一、教学目标
1、 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 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行探究活动.
3、 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4、 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
三、教材分析
《月亮上的足迹》一文是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从教材编写角度来说,这一单元反映的是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其设置目的主要是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这篇课文叙述的是20世界最伟大的科学探险——登月.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这一题材本身就能引起学生丰富的联想和足够的兴趣,而这节课的内容与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内容——探索月球奥秘紧密相连,关于月亮的资料非常丰富,无论是自然现象还是人文现象,都值得探究,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两者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月亮的课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因此,学习这课,不仅要了解登月的知识,还要精心搭设“桥梁”把这一课过渡到这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中,切实开展关于月亮的科学与人文的探究活动.
四、学生分析
上这节课的班级学生上课较活跃,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该班学生信息技术能力较强,计算机水平较好,对网络和网站知识都有了解,并且经常上网查找资料,有一定的检索、收集、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进行分组学习,上网探究,让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为学生的网上探究提供了技术保障.大多数的学生能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有一定的创造能力.因此,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如在上课前让学生动手做一些与月亮有关的手工作品或画月亮图,上课时画出登月轨迹图,将较好的作品贴在墙上,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质疑登月常识及课文内容,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自己上网,上网过程中自主选择内容,培养了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归纳总结后要向协作小组和全班同学汇报,增强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五、课前准备
教师 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做好关于这一课的课件和与月亮有关的网站.
学生 (1)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2)关于月亮的作品
六、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1、(学生角度)展示学生的小制作(关于月亮的手工作品、图画等)导入月亮的世界.
2、(教师角度)准备嫦娥奔月的故事或有关月亮的古诗词(《静夜诗》、《水调歌头》、《枫桥夜泊》等).
(朗诵诗歌)由学生诵读幻灯上关于月亮的诗歌.旨在营造良好气氛,引起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月亮的传说、月亮的神秘是人类的向往.
(教师引导)月亮,自古以来,就与人们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尤其受诗人们的钟爱.那皎洁、静谧的月光,时圆时方富有变化的月形,激起诗人们多少怀念与感慨,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诗歌,请说一句有月亮的诗(“杨柳岸,晓风残月”,“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梨花院落溶溶月”,“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月亮在诗人们的描绘下是如此美好,现在我们就与航天英雄一起,到月亮上走一走,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一刻.
(二)速读课文,感悟文章大意
1、 要求学生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自主学习)
(1)快速默读课文(不指读,不动唇,不回读),获取重要信息,回答月亮课件上的问题.(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
A、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
B、哪个国家的哪一位宇航员第一次踏上月球?
C、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
D、火箭名称和飞船分别叫什么?
E、采用什么顺序记叙了什么过程?
(2)用上面的信息概括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3)找出登月过程中表示时间的词语.思考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总结评点)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登月成功——登月归来.
2、展示学生作品,培养动手能力和说话能力.
(你说我说大家说)
(1)试将登月全过程画一张示意图,并作简要说明.
(2)四人小组比一比,看谁画的最好,介绍得最准确,推荐一位同学到上面来展示、介绍.
(3)展示各小组中最好的作品,并请一位同学介绍登月过程.
(4)利用月亮课件展示当时的登月轨迹图,了解登月过程和登月轨迹.
学生画的登月图可用实物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自行讲解,锻炼学生的联想及表达能力,也是对课文的整体感知.教师也可做图,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三)研读赏析,激发兴趣,品味语言特色
1、 (观看课件中的录像),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1)看登月的实况录像.
(2)说说看到这一场景的感受.
(3)质疑登月事件.
学生相互质疑,也可师生相互质疑,形成讨论交流的过程,使这节课达到高潮.
A、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B、 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C、 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D、 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
E、登月舱与飞船是怎样脱离和对接的?
教师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寂;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2、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质疑并共同探究课文,深人体会.
(合作探究)
(1)探究1:同学们把登月过程准确地解说出来,这不能不归功于作者把登月的复杂过程写得清楚明白,你觉得课文写作上最值得你学习的一点是什么?
(让学生谈自己真实的体会,畅所欲言.有一点必须明确:A、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有条不紊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B、恰当的描述,叙述中有议论.C、用数字说明)此三点可各举一例,并分析作用,教会学生在写作中应用.
(2)探究2:你喜欢这篇课文吗?阅读时你有什么感觉(我就觉得很紧张,很自豪)哪一处让你最难忘,请找出来并朗读、评析.
(3)探究3:齐读最后一段,谈谈你对登月意义的认识.
(辩论)据说为了这次登月,共有40万人、2万多家公司投入其中,耗资239、15亿美元,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只运回了几百斤的月岩、月壤,到底值不值?
(总结)对以上问题,小组研讨并在教师指导下达成共识: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95个小时.宇航员登月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树立纪念碑,安装摄像机,安装太阳风测定装置、月震仪,插上美国国旗,与尼克松总统通话等.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教师可以总结过渡:“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
(4)你对月亮知多少.(拓展延伸到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奥秘)
1、学生上网查找有关月亮的资料,也可以进入老师准备好的月亮网,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查阅.
〖关于“月亮”的话题,学生可以选择这一话题中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方面组成协作小组(以“月亮”话题为例,对文学感兴趣的可以组成月亮传说组、月亮诗歌组、月亮美称组、月亮风俗组等,对科学感兴趣的可以组成登月组、月球概况组、月球之谜组等),各个小组到网上自主选择,自主活动,让每一个学生在这一任务中积极地承担个人的责任,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在网上遇到问题时能协商解决,通过有效的沟通解决群体内的冲突,对各人分担的任务进行群体加工,对活动的成效共同进行评估.这一过程中,不仅调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