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请大说说关于人生的感觉,少年,成年,老年,这之间人的心理变化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0/04 14:08:44
请大说说关于人生的感觉,少年,成年,老年,这之间人的心理变化
等级,习惯,关于人与人,人与宇宙,宇宙与宇宙,换位思考与客观现实
因为无聊,也因为喜欢,即使不无聊,也喜欢。
宇宙很完美,几乎无懈可击。
在西方,有一种哲学观点值得借鉴:万物有灵。
想想,人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组成人不可能凭空产生思想,而是他本来的思想得到了相对系统的表达,这种表达的成果就是生命,或者更进一步的智慧生命。
因此,可以看一种现象,一个人类的王者可能用一句话而发动十W大军……哪是不是说,如果一个人,如果可以与相对的物质沟通并征服他,哪他就能发出魔法?
……
提问者心中的不解之处在于人与宇宙,想解析宇宙,之所以说到少年,中年,老年,这是一个逐步了解的过程,可朝哲学方面回答,可以谈自己的人生阅历与心灵感悟,或者更好的别的有关宇宙的解析,
(本人提的问题一向不吝啬于分数,但从现在起,如果答案不合题意者,异或答不完善者,一律不给定分,免得误导他人)
其实这个问题从哲学到语言学上讲,或许本身的感悟和思想不能绝对的通过语言描述,同时让人完全理解.那么这里可能只有从大方向讲了.不才这里还是引用道德经部分观点来阐述局部宏观感受了.
道可道,非常道.人类从来没有停止对万物本质的探寻.曾经在上世纪末,哲学界曾有观点曰:已经没有值得哲学学术去研究的东西了.姑且不论这个观点的对错,从这方面讲,在某个时间节点,在人类视界和思想界到了一个瓶颈,在目前所知的事物中没有产生出新的未知可探寻问题.那么可以说,他们止步的原因不是因为到了终点,而是处于一种方向性的极限.普遍认为,高明的哲学论点用最简单简洁的思想和语言阐述复杂的事物,返本求源,这是一种追溯探求的行为.出于这个背景,可以说哲学别于自然科学,是从表现透视本质.同样,道德经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若看宇宙,或许本身从人类认知上来讲,本质上没有同量级参照物.那么作为唯一标准的它,就是那么的完美.这里同样是讲,对于宇宙的概念.对比道德经的名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如若宇宙是指“天”,那么处于观点第二级的它就是一种规则下的物质产物,如果是指“自然”,那么位于论点顶级的它,可以说是宗教文化上的神.曾经19世纪末,中国清朝晚期,殖民国家的基督传教士引用道德经,翻译给信徒.直接将“道”解释为“GOD”,即宗教中的神,以完善其在西方的宗教理论和在中国找到文化契合点.那么这里看来,作为语言表述出来的概念错位,就不能在深入讨论了.
那么对于人生的讨论,这里鄙人还是从局部来讨论比较好.作为人生的各个阶段,无论是生活、学习、工作、感情、思考,各种人类活动,都联系了一个名词,叫价值观.心理变化多数都源于价值观的迁徙、增加,或者改变,即位移,量变,质变.之前的论述表明了对于本质和表面现象的关系.对于人生的感悟,除了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不同,其实对于某些现象,思考,行为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出于不复杂化问题的前提,大致上少年人生处于一个价值观的认同期,自我认识以及对外界认识大部分在接受他人观念,可以看做是一个位移期.那么到了成年,由于年龄智识的提高,相对开始了解各种形态、性质的价值观同时会有一个很大的积累.但是已经初步停止认同和改变,逐渐竖立一个自我的认同形式.这,也便是一种量变.最后到了老年,基本完成了之前的稳定形态和积累数量.在这些因素下对自身和事物进行一种总结思考,从而希望在对自己后辈的开导和教育中印证和完整化自己的一套价值思考和价值传承.虽然对于各种人,各个年龄阶段和价值观转变不一定完全对应,但是可以说一种以上是一种大部分的公式化人生经历;其间各个年龄阶段会有部分个体会有阶段性的“转变行为”交错或者混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