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综合 > 作业

至少500字的美文最好要有哲理,语句优美(6篇)不要外国的,要名家的,文章前要写作者.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9 00:32:15
至少500字的美文最好要有哲理,语句优美(6篇)不要外国的,要名家的,文章前要写作者.
不要鲁迅的 要短
在英国买了个MP3不会用,用普通的方法不行怎么办?
生命的化妆
作者:林清玄 出处《林清玄散文》
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因此,我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突显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或年龄的.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
没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多么有智慧的人呀?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叹地说.
“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
我为了这位女性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深为我最初对化妆师的观点感到惭愧.
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方,有了这样深刻的体悟:在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
给自己的定价
作者:林清玄 出处《柔软心无挂碍》
有一次我的小孩在看电视,电视上胡瓜正在访问林青霞.他看了就很感慨地跟我说:“爸爸,林青霞和林清玄才差一个字而已,长相怎么差那么多?”当时我听了就哈哈大笑,一点都不觉得自己受到伤害.因为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面貌,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价值,我们在确定自己的价值时,应该不受任何外在条件的影响.
如果我们事事都要跟别人比较,才可以确定自己的价值,要挂很多的头衔,才可以确定自己的价值,那就表示柔软心还没有被开发.要靠外在的力量确定自己的价值,就会活在痛苦的状况之下.反过来,开发自己的内在世界,就会变成一个慈悲、智慧俱足的人,甚至可能成佛.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价值,我们是不是愿意回来认识自己的价值、开发自己的价值,使自己的身心柔软,有创造力?创造力是这个世界上最需要的.每个人都要有创造力,并发展出不同的特质.
人,就像百货公司里的化妆品,你给自己的定价有多高,你的价值可能就有多高.
百货公司的一楼都卖名牌化妆品,价钱非常昂贵,从一千块到一万块的都有.以香水为例,每一瓶香水的成分都大同小异,但为什么有的标价一千,有的标价一万呢?还有一种香水更便宜,叫做明星花露水,一瓶33块,30年价钱都没有调整.这些闻起来同样都那么香的香水,价钱怎么会差那么多?结论是:“你给自己的标价有多高,你的价值可能就有多高.”
有次我到台中演讲,一位多年不见的朋友来找我,他一看到我就很热情地抱着我说:“啊,很多年没见,你都没有变呀!”通常我们都会这样告诉我们的朋友.然后我就说:“不会吧!没有大变也有小变呀!”他听了有点不好意思,退后一步说:“呀,是变了,头发都掉光了……嘿,我知道有可以长头发的秘方.”
他告诉我的秘方很简单,就是每天早上起来喝一杯自己的尿,不只能治疗我的秃头,也可以治疗很多疾病.听说这个方法在中南部很流行.他跟我讲了很多喝尿的好处,还送我一套书,共有八本,书名是《奇迹的尿疗法》.
这八本书讲到该如何喝尿,最好的是每天早上起床的第一泡,但也不是整泡都好,只有中间那一段好,所以前面、后面都要去掉.这样说来,要接尿也不简单.
书上还说,如果你觉得光是自己健康还不够,还要家人也健康,但他们又不喝,你就可以在煮萝卜汤时,倒一杯你的尿进去,这样全家喝了都健康.早上喝咖啡也可以用尿来煮.
书上的结论是,只要喝尿,不管什么大病小病统统尿到病除,甚至癌症都可以治好.
这八本书都有一个共同强调的重要观点,首先,你必须对自己的尿有很坚强的信心,相信喝自己的尿可以治百病.如果你的信心提高到喝尿都面不改色的状态,我想绝大部分的病都能够治好.日本人很会作怪,说不定哪天喝尿不流行了,他们就发明“奇迹的大便疗法”.哦,那就更需要坚持的信心!
成佛当然也需要非常大的信心.在《阿含经》里记载着这样的故事:释迦牟尼有一天在恒河的南岸说法,有一位信徒知道天底下最有智慧的人在那里说法,就从恒河的北岸走了很远的路要到南岸去听法.但是到了恒河北岸之后,发现无法过去,若要绕路,走到对岸时法会可能已经结束了.怎么办呢?他问旁边的船夫:“请问这个河水深不深?可不可以过去?”船夫说:“浅浅的而已,差不多到膝盖.”那个人听了很开心,“那我就可以走过去了!”结果他就从河面上走了过去.
在恒河南岸听法的人,看到有一个人从河面走过来,都吓坏了,因为河水有好几丈深.他们就问佛陀:“这是不是菩萨示现?他怎么可以从河面上走过来?”佛陀说:“不是,他不是菩萨的示现,他跟你们一样,只不过他对我所说的法有绝对的信心,所以可以从河面上走过来.”要有可以走在河面上而不沉下去这样的信心,才可以修行佛法,得到成就.
哪一天,如果你到了基隆河或淡水河,走到河面上却沉下去,那表示你的信心还不够,还要再往上提升一下,提升自己的本质,使自己有信心.
独处与交往
作者:周国平 出处不详
1
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具备的.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2
有的人只习惯于与别人共处,和别人说话,自己对自己无话可说,一旦独处就难受得要命,这样的人终究是肤浅的.人必须学会倾听自己的心声,自己与自己交流,这样才能逐渐形成一个较有深度的内心世界.
3
在我们每个人身上,除了外在的自我以外,都还有着一个内在的精神性的自我.可惜的是,许多人的这个内在自我始终是昏睡着的,甚至是发育不良的.为了使内在自我能够健康生长,你必须给它以充足的营养.如果你经常读好书、沉思、欣赏艺术,拥有丰富的精神生活,你就一定会感觉到,在你身上确实还有一个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是你的人生路上的坚贞不渝的精神密友.
人在世上都离不开朋友,但是,最忠实的朋友还是自己,就看你是否善于做自己的朋友了.要能够做自己的朋友,你就必须比那个外在的自己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从而能够从人生的全景出发给他以提醒、鼓励和指导.
4
“记住回家的路”这句话有两层意思.其一,人活在世上,总要到社会上去做事的.如果说这是一种走出家门,那么,回家便是回到每个人的自我,回到个人的内心生活.一个人倘若只有外在生活,没有内心生活,他最多只是活得热闹或者忙碌罢了,绝不可能活得充实.其二,如果把人生看作一次旅行,那么,只要活着,我们就总是在旅途上.人在旅途,怎能没有乡愁?乡愁使我们追思世界的本原,人生的终极,灵魂的永恒故乡.总括起来,“记住回家的路”就是:记住从社会回到自我的路.人当然不能不活在社会上和世界中,但是,时时记起回家的路,便可以保持清醒,不在社会的纷争和世界的喧嚣中沉沦.
5
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例如是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唯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和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
6
做自己的一个冷眼旁观者和批评者,这是一种修养,它可以使我们保持某种清醒,避免落入自命不凡或者顾影自怜的可笑复可悲的境地.
7
人们常常误认为,那些热心于社交的人是一些慷慨之士.泰戈尔说得好,他们只是在挥霍,不是在奉献,而挥霍者往往缺乏真正的慷慨.
那么,挥霍与慷慨的区别在哪里呢?我想是这样的:挥霍是把自己不珍惜的东西拿出来,慷慨是把自己珍惜的东西拿出来.社交场上的热心人正是这样,他们不觉得自己的时间、精力和心情有什么价值,所以毫不在乎地把它们挥霍掉.相反,一个珍惜生命的人必定宁愿在孤独中从事创造,然后把最好的果实奉献给世界.
8
与人相处,如果你感到格外的轻松,在轻松中又感到真实的教益,我敢断定你一定遇到了你的同类,哪怕你们从事着截然不同的职业.
9
对于人际关系,我逐渐总结出了一个最合乎我的性情的原则,就是尊重他人,亲疏随缘.我相信,一切好的友谊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求得的.我还认为,再好的朋友也应该有距离,太热闹的友谊往往是空洞无物的.
对理想的思索
作者:周国平 出处《追求》
1
据说,一个人如果在14岁时不是理想主义者,他一定庸俗得可怕;如果在40岁时仍是理想主义者,又未免幼稚得可笑.
我们或许可以引申说,一个民族如果全体都陷入某种理想主义的狂热,当然太天真;如果在它的青年人中竟然也难觅理想主义者,又实在太堕落了.
由此我又相信,在理想主义普遍遭耻笑的时代,一个人仍然坚持做理想主义者,就必定不是因为幼稚,而是因为精神上的成熟和自觉.
2
有两种理想.一种是社会理想,旨在救世和社会改造.另一种是人生理想,旨在自救和个人完善.如果说前者还有一个是否切合社会实际的问题,那么,对于后者来说,这个问题根本不存在.人生理想仅仅关涉个人的灵魂,在任何社会条件下,一个人总是可以追求智慧和美德的.如果你不追求.那只是因为你不想,决不能以不切实际为由来替自己辩解.
3
理想有何用?
人有灵魂生活和肉身生活.灵魂生活也是人生最真实的组成部分.
理想便是灵魂生活的寄托.
所以,就处世来说,如果世道重实利而轻理想,理想主义会显得不合时宜;就做人来说,只要一个人看重灵魂生活,理想主义对他便永远不会过时.
当然,对于没有灵魂的东西,理想毫无用处.
4
我喜欢奥尼尔的剧本《天边外》.它使你感到,一方面,幼想毫无价值,美毫无价值,一个幻想家总是实际生活的失败者,一个美的追求者总是处处碰壁的倒霉鬼;另一方面,对天边外的秘密的幻想,对美的憧憬,仍然是人生的最高价值.那种在实际生活中即使一败涂地还始终如一地保持幻想和憧憬的人,才是真正的幸运儿.
5
对于不同的人,世界呈现不同的面貌.在精神贫乏者眼里,世界也是贫乏的.世界的丰富的美是依每个人心灵丰富的程度而开放的.
对于音盲来说,贝多芬等于不存在.对于画盲来说,毕加索等于不存在.对于只读流行小报的人来说,从荷马到海明威的整个文学宝库等于不存在.对于终年在名利场上奔忙的人来说,大自然的美等于不存在.
想一想,一生中有多少时候,我们把自己放逐在世界的丰富的美之外了?
一个经常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与一个只读明星轶闻和凶杀故事的人,他们生活在多么不同的世界上!那么,你们还要说对崇高精神生活的追求是无用的吗?
6
圣徒是激进的理想主义者,智者是温和的理想主义者.
在没有上帝的世界上,一个寻求信仰而不可得的理想主义者会转而寻求智慧的救助,于是成为智者.
轻与重
作者:周国平 出处《花城》
我活在世上,爱着,感受着,思考着.我心中有一个世界,那里珍藏着许多往事,有欢乐的,也有悲伤的.它们虽已逝去,却将永远活在我心中,与我终身相伴.
一个声音对我说:在无限宇宙的永恒岁月中,你不过是一个顷刻便化为乌有的微粒,这个微粒的悲欢甚至连一丝微风、一楼轻烟都算不上,刹那间就会无影无踪.你如此珍蜡的那个小的心灵世界,究竟有何价值?
我用法国作家辛涅科尔的话回答:“是的,对于宇宙,我微水足道;可是,对于我自己,我就是一切.”
我何尝不知道,在宇宙的生成变化中,我只是一个极其偶然的存在,我存在与否完全无足轻重.面对无穷,我确实等于零.然而,我可以用同样的道理回敬这个傲慢的宇宙:偶若我不存在,你对我来说岂不也等于零?倘若没有人类及其众多自我的存在,宇宙的永恒存在究竟有何意义?而每一个自我一旦存在,便不能不从自身出发估量一切,正是这估量的总和使本无意义的宇宙获得了意义.
我何尝不知道,在人类的悲欢离合中,我的故事极其普通.然而,我不能不对自己的故事倾注更多的悲欢.对于我来说,我的爱情波折要比罗密欧更加惊心动魄,我的苦难要比俄狄浦斯更加催人泪下.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不是罗密欧,不是俄狄浦斯,而是我自己.事实上,如果人人看轻一己的悲欢,世上就不会有罗密欧和俄狄浦斯了.
我终归是我自己.当我自以为跳出了我自己时,仍然是这个我在跳,我无法不成为我的一切行为的主本,我是世界的一切关系的中心.当然,同时我也知道每个人都有他的自我,我不会狂妄到要充当世界和他人的中心.
我站在镜子前,盯视着我的面孔和身体,不禁惶惑起来.我不知道究竟盯视者是我,还是被盯者是我.灵魂和肉体如此不同,一旦相遇,彼此都觉陌生.我的耳边响起帕斯卡尔的话语:肉体不可思议,灵魂更不可思议,最不可思议的是肉体居然能和灵魂结合在一起.
人有一个肉体似乎是一件尴尬事.那个丧子的母亲终于停止哭泣,端起饭碗,因为她饿了.那个含情脉脉的姑娘不得不离开情人一小会儿,她需要上厕所.那个哲学家刚才还在谈论面对苦难的神明般的宁静,现在却因为牙痛而呻吟不止.当我们的灵魂在天堂享受幸福或在地狱体味悲剧时,肉体往往不合时宜地把它拉回到尘世.
马雅可夫斯基在列车里构思一首长诗,眼睛心不在焉地盯着对面的姑娘.那姑娘惊慌了.马雅可夫斯基赶紧声明:“我不是男人,我是穿裤子的云.”为了避嫌,他必须否认肉体的存在.
我们一生中不得不花费许多精力来伺候肉体:喂它,洗它,替它穿衣,给它铺床.博尔赫斯屈辱地写道:“我是他的老护士,他逼我为他洗脚.”还有更屈辱的事:肉体会背叛灵魂.一个心灵美好的女人可能其貌不扬,一个灵魂高贵的男人可能终身残疾.荷马是瞎子,贝多芬是聋子,拜仑是跛子.而对一切人相同的是,不管我们如何精心调理,肉体仍不可避免地要走向衰老和死亡,拖着不屈的灵魂同归于尽.
那么,不要肉体如何呢?不,那更可怕,我们将不再能看风景,听音乐,呼吸新鲜空气,读书,散步,运动,宴饮,尤其是——世上不再有男人和女人,不再有爱情这件无比美妙的事儿.原来,灵魂的种种愉悦根本就离不开肉体,没有肉体的灵魂不过是幽灵,不复有任何生命的激情和欢乐,比死好不了多少.
所以,我要修改帕斯卡尔的话:肉体是奇妙的,灵魂更奇妙,更奇妙的是肉体居然能和灵魂结合在一起.
忍受快乐
作者:毕淑敏
这个提法,好像有点不伦不类.快乐啊,好事么,干吗还要用忍受这个词?习惯里,忍受通常是和痛苦、饥寒交迫、水深火热联系在一起的.
忍受是什么呢?是一种咬紧嘴唇苦苦坚持的窘迫,是一种打碎牙齿和血吞下的痛楚,是一种狭路相逢听天由命的无奈.
如果是忍受灾害,似乎顺理成章. 忍受快乐,岂不大谬?天下会有这种人?
环顾四周,其实不敢面对快乐的人比比皆是.最具特征的表现是:对快乐视而不见.在这些人的心底,始终有一股冷硬的声音在回响——你不配拥有……这是过眼烟云……好景终将飘逝……此刻是幻觉……人生绝非如此……
我们姑且称这种心绪为——快乐焦虑症.
这奇怪的病症是怎样罹患的?
许多年前,我从雪域西藏回北京探家,在车轮上度过了二十天时光.最终到家,结束颠沛流离之后,很有几天的时间,我无法适应凝然不动的大地.当我的双脚结结实实地踩在土地上的时候,感觉怪诞和恐慌.我焦灼不安地认为,只有那种不断晃动和起伏的颠簸,才是正常的.
你看,经历就是这么轻易地塑造一个人的感受和经验.当我们与快乐隔绝太久,当我们在凄苦中沉溺太深的时候,我们往往在快乐面前一派茫然.这种陌生的感觉,本能地令我们拒绝和抵抗.
常常有人振振有词地说,我不接受快乐,是因为我不想太顺利了.那样必有灾祸.
此为不善于享受快乐的经典论调之一.快乐就是快乐,它并不是灾祸的近亲,和灾祸没有什么血缘的关系.快乐并不是和冲昏头脑想入非非必然相连.灾祸的发生自有它的轨迹,和快乐分属不同的子目录.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乐极生悲.我相信世上一定有这种偶合,在快乐之后,紧跟着就降临了灾难.但我要说,那并不是快乐引来的厄运,而是灾难发展到了浮出海面的阶段.灾难的力量在许多因素的孕育下,自身已然强大.
许多人缺乏忍受快乐的容量,怕自己因为享受了快乐,而触怒了什么神秘的力量,怕受到天谴,怕因为快乐而导致了自己的毁灭.
快乐本身是温暖和适意的,是欢畅和光亮的,是柔润和清澈的,同时也是激烈和富有冲击力的.
由于种种幼年和成年的遭遇,有人丢失了承接快乐的铜盘,双手掬起的只是泪水.这不是他们的过错,但是他们永久的悲哀.他们不敢享受快乐,他们只能忍受.当快乐来临的时候,他们手足无措,举止慌张.甚至以为一定是快乐敲错了门,应该到邻居家去串门的,不知怎么搞差了地址.快乐美丽的笑脸把他们吓坏了.他们在快乐面前,赶紧背过身去.快乐就寂寞地遁去.
很多人不敢接受快乐的原因,是觉得自己不配快乐.这真是一个奇怪的逻辑.快乐是属于谁的呢?难道不是像我们的手指和眉毛一样,是属于我们自身的吗?为什么让快乐像一个无人认领的孤儿,在路口徘徊?
人是有权快乐的.甚至可以说,人就是为了享受心灵的快乐,才努力和奋斗的,如果这一切只是为了增加苦难,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为此奋斗不息?
不要以为快乐是自私的,当我们快乐的时候,我们就播种快乐的种子.我们把快乐传染给周围的人,我们善待周围的世界,这又怎么能说快乐是自私的呢?
当我们不接纳快乐的时候,我们实际上是不尊重自己,不相信自己,不给自己留下美好驰骋和精神升腾的空间.
快乐是一种无拘无束的展翅翱翔,快乐是一种淋漓尽致的挥洒泼墨,快乐是一种两情相依,快乐是一种生死无言.
对于快乐,如同对待一片丰美的草地,不要忍受,要享受.享受快乐,就是享受人生.快乐是我们人生得以有所附丽的红枫叶.快乐是羁绊生命之旅的坚韧缰绳.当快乐袭来的时候,让我们欢叫,让我们低吟,让我们用灵魂的相机摄下这些瞬间,让我们含着微笑分餐它悠远的香气吧!
忍受快乐,是一种怯懦.享受快乐,是一种学习.
你也可以自己找www.zhelitd.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