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经济、教育、科技、人才四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1500字急需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11/09 10:24:28
论经济、教育、科技、人才四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1500字急需
首先,科技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一.科技进步,决定世界经济的形成
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三.科技进步可以大幅度提高各生产要素的生产率
四.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五.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
同时,经济增长为科技进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再者,科技进步能缓解经济波动
最后,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互动
经济发展最基本的因素是人,而人的素质提高要依靠教育,科技进步的发展推动经济的发展,而科技进步从根本上依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必然是依靠教育!四者相互统一,相互推动各自的发展!
当前,中国三大产业所需最多的是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培养指的是是整个教育人才培养链条中处于体能型与智能型之间的亚人才培养,基础教育只是培养出了有普通知识的体能型人才.因此,对人口完成基础教育之后要花开两枝,连接技能型人才和智能型人才培养.另一方面,教育资源要调整一部分用于婴幼儿早期智力开发,为未来的人才与培养开发积累丰富的资源.
四者关系中,最关键的是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是经济的发动机,是经济发展与转型的动力和支点.高等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体系的一个子系统,它必然与社会经济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也不断地发展变化.现代经济社会中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越来越主动,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高等教育也日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高等教育与经济必然要求相互适应,这种适应是双向的非均衡的互动关系.
一、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一)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着重要的智力资源.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的高科技含量已高达80%,日本为75%.在我国一些较为发达的地区如经济特区,科技含量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可以占到60%左右,但在一些落后的省份,自然型的农业经济和粗放型的工业经济还占很大的比重,高科技含量还不到15%.乐观地估计,全国经济发展中高科技贡献的平均水平大概在30%左右.很明显,我国要在21世纪追赶世界先进水平,除了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的兴起已经向人类昭示了一个重要信息,即在未来社会的生产中,劳动者的知识与技术水平将取代资本和自然资源而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高科技将为人类寻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新资源、新天地.
高科技的发展有赖于高水平人才的创新活动,而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则需要高等教育的精心培养.大学阶段的教育,类似制造一件产品的成型阶段,培养出来的人将直接进人社会的生产活动过程.个体在基础教育阶段所形成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要在高等教育阶段进一步发展为专门的应用能力,包括发展为实际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因此高等教育是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关键一环.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高级专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水平,从而决定其可待续发展的能力.
(二)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知识基础和先进的科技成果.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知识、技术、产品是现实的力量.工具、工艺、方法与管理的水平直接决定着生产的效率.高等教育不仅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而且它还通过科研活动直接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各种知识、技术和产品等支持,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高等学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既要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又要提供知识贡献.由于高等学校具有多学科并存以及注重系统知识传授的特点,所以它在总结、整理人类已有知识成果以及开展基础研究方面往往占有一定的优势,一所高水平的大学往往就是人类知识的一座宝库.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会,随着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强调,高等学校越来越重视科技成果的开发、转化和推广工作,其对于社会发展的直接作用越来越大,许多高等学校已经成为社会的知识创新与传播以及科技发明与推广的中心.
(三)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注入重要的精神动力.经济发展需要劳动者知识与能力水平的提高,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更需要人类成员间的相互理解、宽容和合作,需要人们摆脱那种根深蒂固的极端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需要一种科学高尚的精神境界或精神力量.
要提高人类自身的文明水准,提升人类的精神追求,除了寄希望于社会制度的变革和加强法治以外,最实际、最根本的措施还在于教育.由于担负着传承和发展文化、促进人类个体和社会进步的神圣使命,高等学校虽然不完全是社会的一方净土,但总体上还是具有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相对于社会公共环境和多数社会机构来说,高等学校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更加富有理性和人文色彩的文化环境,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各种专业知识、锻炼专业能力,而且有很好的条件去学习人文与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从而促使他们感悟人生、孕育理想、涵养心灵,提高精神境界或人文素养.因此,社会总是希望高等教育在防止道德滑坡、重建人类精神家园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社会的现代化进行价值导航.
二、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果从根本上制约教育的发展
(一)经济增长为教育协调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教育一定程度上是指通过人力投资的基本形式——教育投资所形成的,按计划培养和训练劳动能力的活动.从这个角度看,教育的投资和经营可以看作是一个产业的一种投入产出过程.从负担的主体角度看,教育成本可以分为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两部分.高等教育的扩展需要增加相关的投入.教育协调发展,在根本上是要保证长期和持续的教育投入,但这必须以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前提.
(二)经济增长对教育发展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和教育手段,还决定着劳动力的素质和教育培养人才的素质.从根本上说,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最终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既决定着教育投资的需要量,也决定着教育投资的供给量.这必然要求各级各类教育的规模与发展速度与经济建设的规模和发展速度相适应,在数量上相协调.
三、现代市场经济及经济全球化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出路
我国高等教育受我国经济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高度集中的教育体制,政府是惟一的办学单位和教育资源分配者,大学成了政府的附属品.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教育体制逐渐被打破,开始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教育模式.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割裂高等教育与社会其他系统的联系,盲目夸大高等教育的独立性,也不能照搬经济学的模式、经验来管理教育,用经济领域的价值标准来评估教育.
(一)高等教育发展必须坚持积极适应与积极批判的态度.大学是社会体系的一个子系统,其与政治、经济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对高等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高等教育应当根据市场信息设置学校和专业,根据市场趋势确立科研方向,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教育规模、层次和质量;应当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现代经济所提出的要求.但是高等教育不是社会经济的“温度计”,不可能一味地适应,而对社会的每个冷热现象都予以反映;它也不是社会经济的“风向标”,不可能一味地迎合,而完全反映市场经济风向.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高等教育应当坚持独立批判的态度,批判经济领域里的消极因素,抵御这些消极因素对高等教育的冲击, 坚持高等教育的自身价值体系和评判标准, 批判市场经济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 为高等教育“坚持人文立场,发扬学术精神”创造环境.
(二)必须树立高等教育现代教育观念.现代教育观念是以人为本的观念、教育终身化的观念、教育国际化的观念.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主要表现在人才观上,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发展.在培养目标上要以培养能力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培养这些能力,首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地、相对自由地发展.其次要树立培养个性的观念,要培养学生果断的精神、执着的精神和开拓精神.第三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终身学习的观念.第四要建立国际化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国际意识、全球观念.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国际理解、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的意识.要调整结构,创建现代教育体制.要根据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构建有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及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三)要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自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连续几年本科生、研究生大量扩招,自主招生权限的扩大,以及高考年龄的放宽,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的可喜表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前提应是多样化,办学层次与类型的多样化,模式的多样化、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多样化、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以及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多样化,以适应各类层次的办学需要.积极发展多样化的高中和大学后续教育,统筹各级各类资源,充分发挥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广播电视大学和自学考试的作用,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形成终身学习的公共资源平台.我国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设备、信息等资源,通过提高教学质量、采取对外合作办学等方式,积极抢占国际教育市场,提高外国留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争取逐步达到10%~15%.
(四)必须正确认识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体现为它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我们需要明确高等教育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因为它给经济发展提供了高科技的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带了巨大的潜力,而不是依靠自身的消费能力来拉动经济增长.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经费不足,而造成经费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因此引入市场机制,用市场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势在必行.国家扶持高等教育的发展,既要注重提高和完善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同时也要保证高等教育的其他功能正常发挥,既重视高等教育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同时也要重视它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
一.科技进步,决定世界经济的形成
二.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三.科技进步可以大幅度提高各生产要素的生产率
四.科技进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五.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
同时,经济增长为科技进步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再者,科技进步能缓解经济波动
最后,科技进步与经济增长的互动
经济发展最基本的因素是人,而人的素质提高要依靠教育,科技进步的发展推动经济的发展,而科技进步从根本上依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必然是依靠教育!四者相互统一,相互推动各自的发展!
当前,中国三大产业所需最多的是技能型人才.技能型人才培养指的是是整个教育人才培养链条中处于体能型与智能型之间的亚人才培养,基础教育只是培养出了有普通知识的体能型人才.因此,对人口完成基础教育之后要花开两枝,连接技能型人才和智能型人才培养.另一方面,教育资源要调整一部分用于婴幼儿早期智力开发,为未来的人才与培养开发积累丰富的资源.
四者关系中,最关键的是教育与经济的关系.教育是经济的发动机,是经济发展与转型的动力和支点.高等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体系的一个子系统,它必然与社会经济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也不断地发展变化.现代经济社会中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越来越主动,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大;高等教育也日益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高等教育与经济必然要求相互适应,这种适应是双向的非均衡的互动关系.
一、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与发展
(一)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着重要的智力资源.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中的高科技含量已高达80%,日本为75%.在我国一些较为发达的地区如经济特区,科技含量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可以占到60%左右,但在一些落后的省份,自然型的农业经济和粗放型的工业经济还占很大的比重,高科技含量还不到15%.乐观地估计,全国经济发展中高科技贡献的平均水平大概在30%左右.很明显,我国要在21世纪追赶世界先进水平,除了大力开发人力资源,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的兴起已经向人类昭示了一个重要信息,即在未来社会的生产中,劳动者的知识与技术水平将取代资本和自然资源而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高科技将为人类寻找到可持续发展的新资源、新天地.
高科技的发展有赖于高水平人才的创新活动,而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则需要高等教育的精心培养.大学阶段的教育,类似制造一件产品的成型阶段,培养出来的人将直接进人社会的生产活动过程.个体在基础教育阶段所形成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要在高等教育阶段进一步发展为专门的应用能力,包括发展为实际工作中的创新能力.因此高等教育是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关键一环.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高级专门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高科技领域的发展水平,从而决定其可待续发展的能力.
(二)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知识基础和先进的科技成果.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知识、技术、产品是现实的力量.工具、工艺、方法与管理的水平直接决定着生产的效率.高等教育不仅通过培养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而且它还通过科研活动直接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各种知识、技术和产品等支持,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提供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高等学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的发展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既要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各类人才支持,又要提供知识贡献.由于高等学校具有多学科并存以及注重系统知识传授的特点,所以它在总结、整理人类已有知识成果以及开展基础研究方面往往占有一定的优势,一所高水平的大学往往就是人类知识的一座宝库.另一方面,在现代社会,随着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高等学校社会服务职能的强调,高等学校越来越重视科技成果的开发、转化和推广工作,其对于社会发展的直接作用越来越大,许多高等学校已经成为社会的知识创新与传播以及科技发明与推广的中心.
(三)高等教育为经济发展注入重要的精神动力.经济发展需要劳动者知识与能力水平的提高,需要科学技术的支持,更需要人类成员间的相互理解、宽容和合作,需要人们摆脱那种根深蒂固的极端利己主义的价值取向,需要一种科学高尚的精神境界或精神力量.
要提高人类自身的文明水准,提升人类的精神追求,除了寄希望于社会制度的变革和加强法治以外,最实际、最根本的措施还在于教育.由于担负着传承和发展文化、促进人类个体和社会进步的神圣使命,高等学校虽然不完全是社会的一方净土,但总体上还是具有一种清新脱俗的气质.相对于社会公共环境和多数社会机构来说,高等学校可以为学习者提供一个更加富有理性和人文色彩的文化环境,学生不仅可以学习各种专业知识、锻炼专业能力,而且有很好的条件去学习人文与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从而促使他们感悟人生、孕育理想、涵养心灵,提高精神境界或人文素养.因此,社会总是希望高等教育在防止道德滑坡、重建人类精神家园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社会的现代化进行价值导航.
二、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果从根本上制约教育的发展
(一)经济增长为教育协调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教育一定程度上是指通过人力投资的基本形式——教育投资所形成的,按计划培养和训练劳动能力的活动.从这个角度看,教育的投资和经营可以看作是一个产业的一种投入产出过程.从负担的主体角度看,教育成本可以分为社会成本和个人成本两部分.高等教育的扩展需要增加相关的投入.教育协调发展,在根本上是要保证长期和持续的教育投入,但这必须以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为前提.
(二)经济增长对教育发展具有制约和导向作用.经济发展的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规模、内容、组织形式、教学方式和教育手段,还决定着劳动力的素质和教育培养人才的素质.从根本上说,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最终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经济发展水平既决定着教育投资的需要量,也决定着教育投资的供给量.这必然要求各级各类教育的规模与发展速度与经济建设的规模和发展速度相适应,在数量上相协调.
三、现代市场经济及经济全球化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出路
我国高等教育受我国经济的影响,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高度集中的教育体制,政府是惟一的办学单位和教育资源分配者,大学成了政府的附属品.改革开放以来,这种教育体制逐渐被打破,开始积极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新的教育模式.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割裂高等教育与社会其他系统的联系,盲目夸大高等教育的独立性,也不能照搬经济学的模式、经验来管理教育,用经济领域的价值标准来评估教育.
(一)高等教育发展必须坚持积极适应与积极批判的态度.大学是社会体系的一个子系统,其与政治、经济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断对高等教育提出新的要求, 高等教育应当根据市场信息设置学校和专业,根据市场趋势确立科研方向,根据市场需求确定教育规模、层次和质量;应当以积极的态度适应现代经济所提出的要求.但是高等教育不是社会经济的“温度计”,不可能一味地适应,而对社会的每个冷热现象都予以反映;它也不是社会经济的“风向标”,不可能一味地迎合,而完全反映市场经济风向.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高等教育应当坚持独立批判的态度,批判经济领域里的消极因素,抵御这些消极因素对高等教育的冲击, 坚持高等教育的自身价值体系和评判标准, 批判市场经济给高等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 为高等教育“坚持人文立场,发扬学术精神”创造环境.
(二)必须树立高等教育现代教育观念.现代教育观念是以人为本的观念、教育终身化的观念、教育国际化的观念.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主要表现在人才观上,即培养什么样的人.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相处、学会发展.在培养目标上要以培养能力为主,而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培养这些能力,首先要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让他们主动地、相对自由地发展.其次要树立培养个性的观念,要培养学生果断的精神、执着的精神和开拓精神.第三要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终身学习的观念.第四要建立国际化的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具有国际意识、全球观念.同时要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注重培养学生国际理解、国际竞争和国际合作的意识.要调整结构,创建现代教育体制.要根据经济全球化的需要,优化专业结构,拓宽专业口径,构建有竞争力的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及建立与国际接轨的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
(三)要加快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自1999年开始我国高校连续几年本科生、研究生大量扩招,自主招生权限的扩大,以及高考年龄的放宽,这是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发展的可喜表现.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前提应是多样化,办学层次与类型的多样化,模式的多样化、培养目标与规格的多样化、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多样化以及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标准的多样化,以适应各类层次的办学需要.积极发展多样化的高中和大学后续教育,统筹各级各类资源,充分发挥普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广播电视大学和自学考试的作用,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形成终身学习的公共资源平台.我国高校应充分利用自身的人才、设备、信息等资源,通过提高教学质量、采取对外合作办学等方式,积极抢占国际教育市场,提高外国留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争取逐步达到10%~15%.
(四)必须正确认识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体现为它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我们需要明确高等教育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是因为它给经济发展提供了高科技的生产力,为经济发展带了巨大的潜力,而不是依靠自身的消费能力来拉动经济增长.制约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经费不足,而造成经费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不高,因此引入市场机制,用市场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势在必行.国家扶持高等教育的发展,既要注重提高和完善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同时也要保证高等教育的其他功能正常发挥,既重视高等教育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同时也要重视它带来的巨大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