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语文 > 作业

论语心得 2000字谢了啊!速来啊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07/16 14:29:25
论语心得 2000字
谢了啊!速来啊
浅谈《论语》
诸子百家中,最广为人知的,是儒家.
最广为人知的代表人物,是孔子.
最广为人知的作品,是《论语》.
中国人对于孔子的记忆,大多是他的一些话,而不是他这个人.
他这个人由于被历朝历代供奉推崇了一千多年,也就失去了一个活生生的他.
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汇集编纂,后来就成了《论语》.
《论语》最大的特点就是简短,没有很强的逻辑性,许多都是就事论事,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
简约,但是,不简单.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
《论语》对于现代,仍有其积极意义.
孔子的“仁”
孔子主张“仁”,是要推行仁政.他反对过度地剥削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残暴统治.《礼记》记载他周游列国时,与学生从泰山经过,有一个妇女在哭,因为老虎吃掉了她的公公和丈夫,现在又吃掉了她的孩子.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搬走呢?”她说:“这里没有恶政与税收.”孔子马上对学生说:“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他让学生记住,残暴的统治比老虎吃人还要厉害.由此,他进一步确立了以“仁”为中心的政治观念.
孔子主张“仁”,是要加强人的自我修养.他的学生颜渊曾问他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克制自己,使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合于礼,这就是仁.一旦克制自己,言行与礼相符合,天下人就会说你仁了.要实现仁在于你自己,而不是在于别人.颜渊又问“仁”的具体内容,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不合礼的事情不看,不合礼的话不听,不合礼的话不说,不合礼的事情不做.这也就是说,人要善于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视听言行都符合礼制.
孔子讲“仁”的最基本意思是爱人.孔子讲的爱人是非常广泛的,不仅包括自己的亲属、亲族,还包括社会上的所有人.如“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在家要孝敬父母,在外须尊敬兄长,为人要严谨守信,广泛地去爱别人,就逐渐接近仁了.孔子的学生子夏还说:“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论语•颜渊》)说的也是广泛地去爱别人.
孔子的教育实践
《论语》中孔子的教育实践主要是:因材施教.他认为中等以上的人,可以给他讲高深的道理,而中等以下的人,便不可给他讲高深的道理,也就是说,针对不同的对象,讲授不同的内容.因此,他能按照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兴趣、爱好,施以不同的教育.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又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论语•先进》)
冉求为人谦虚,缺乏闯劲,遇到事情,孔子便鼓励他去做;子路遇事总喜欢抢在别人前面,遇到事情,孔子让他征求父母和兄长的意见后再去做.
孔子的教育方法灵活多变,他用形象思维的方式诱导,借助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一次,孔子带学生到郊外,看到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林,他想到这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机会,便指着松林对他的学生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经过最寒冷的冬天,才会知道只有松树是最经受得住寒冷考验的.意思是要他的学生能够经得起各种严酷环境的考验,并通过考验认识一个人的品质.又一次,孔子来到河边,看到滚滚而去的河水,对他的学生感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消失的时光就像滚滚的河水,昼夜不停.这是想提醒他的弟子们,时光一去不复返,要及时进取,奋发图强.
孔子鼓励学生要勇于思考问题,将思考问题看作学习的一部分.他告诉学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疑惑.他还以亲身经历告诉学生:“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心思无益,不如学也.” (《论语•卫灵公》)我曾经整天不吃饭,整夜不睡觉,用来思考,结果没有好处,不如去学习.也就是说,学与思是相辅相成的.
《论语》的另一特点是格言化.如“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论语•述而》);“三军可夺师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等等,不胜枚举.这样的语言朗朗上口,易诵,易记,多数都成了格言,活跃在古今文章中,活跃在人们的口头上,成了永久的、不朽的语言,这也是《论语》广为流传的一个重要原因.
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云:“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的重大作用以及人们对《论语》的推崇.
真理,永远都是朴素的.
但中华文化之精神,并非所言儒家唯此,启自三皇五帝,我中华文化之根源在于人与自然,内化以儒为主显的人伦道法派系,外化以道为著称的天人通透派系,然则又外内相透,互通神灵.中华文化之流传发展,在各代各有潮落,千百思想,竞相争取,终造就中华传统精髓.
或许,批判地继承,才是我们最应采取的态度.
主要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论语》
百度百科•孔子
《问学•余秋雨•与北大学生谈中国文化》 余秋雨 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论语》心得 于丹 著 中华书局
《论语通译》 延边人民出版社
《诸子百家名句赏析》 三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