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7 16:51:0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要点有哪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部分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和演变 (一)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形成的标志: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绝对统治地
位.
(二) 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必然性和主要内容
1.必然性.(1)我国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建立在极不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上的.(2)错误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可以无条件地必然优越于私有制,把所有制结构当成了可以脱离与之相联系的生产力而单独存在的、抽象的制度框架.(3)“一大二公”的所有制结构不仅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正常发展,还带来一系列问题.
2.主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向多元化发展.
一是公有制的形式突破了单一全民所有制的框架,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
二是非公有制经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加快不断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实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三) 我 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办法
1. 所有制结构调整和改革的长期性.
2. 重点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和改组,一是通过国有资产
的流动和重组,改变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前提:国有资产在企业、行业之间分布过散,战线过长,有限的国有资本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国有经济盘子.二是进行国有资产重组和存量的调整.
3. 改善国有资产的配臵结构和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使国有经济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主要特点.
1.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混合型所有制结构.
2.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混合型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结合存在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反映了公有制经济的按劳分配制度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制度的同时并存;二是表明现阶段的按劳分配要借助按要素分配的形式得以实现.
二.我国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一) 从市场化程度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在传统的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得到发育的,表现为计划调节作用的减弱和市场机制作用的逐渐加强,它的确立需要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
1.所谓市场化是指在经济运行中市场机制对资源配臵、生产要素组织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持续增长,依赖程度不断增强,市场体制逐步发展成熟的演变过程.
2.市场化的表现及标准:(1)微观经济行为的主体的独立性增强.(2)经济决策分散化.(3)所有制结构多元化.(4)产品价格
和要素价格市场化.(5)经济行为规范化、法制化、秩序化.
(二)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对策(市场化进程的对
策.)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市场化是持续提高的,但目前的体制状
况,距离改革的目标模式还有不小的差距,还需要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
其一,就总体市场化而言,加速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关键是制度的改革,首先是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一是所有制结构改革;二是提高公有经济的质量.
其二,把生产要素市场(即劳动力、资金、土地)的发育作为加快市场化进程的重点内容.
其三,继续推进企业的市场化.对大型企业实行股份制,将企业资产进行重组,减少政府对企业的不适当干预.
三.我国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和调整
(一)按劳分配原则的特定内涵
1.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以参加劳动作为获取消费品的前提条件.2.这里所说的劳动,仅仅指物质生产领域的活劳动.3.作为分配尺度的劳动,是社会平均劳动,即在平均熟练程度和平均劳动强度下生产单位使用价值所耗费的劳动,而不论其客观的生产条件如何.4.按劳分配给劳动者的仅仅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个人必要消费品.
(二)
按劳分配的实现条件与市场经济现实的偏离.(分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马克思认为按劳分配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一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二在未来社会主义经济中,商品经济已经消亡,全社会范围内实行统一的计划经济.三是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划分由全社会统一决定.
2.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转型期,按劳分配的充分必要条件在当代社会主义并不完全具备:首先,在传统意义上的按劳分配原则与现实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是矛盾的.当代社会主义,现阶段除了公有经济之外,还存在着合作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其次,传统意义上的按劳分配原则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也是矛盾的;第三,传统意义上的按劳分配原则 与利息、股息、红利等收入分配形式的存在也是矛盾的. (三) 分配结构与分配形式的调整和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内容) 1.分配体制的改革主要内容:一是打破了国家与企业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利益界限,硬化了企业的预算约束.二是打破原有体制中单一的传统意义上的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分配形式的多元化,建立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结构.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使得我国的收入分配结构和分配形式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逐步相适应.
2.*如何看待当前收入分配中的差别问题
(1)当前我国收入差别的进一步扩大是一个客观事实.居民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A城乡居民收入.B地区之间.C不同行业之间.D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内部.(2)当前这种收入差距存在必然性:一是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分配制度改革的结果,有利于打破传统的平均主义的分配格局,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二是我国目前的收入差别已有扩大,但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所有中国居民的绝对收入水平却是上升的.三是对于现实存在的收入差别问题也不能视而不见,因为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社会情绪的波动.因此适当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是目前我国分配体制改革中必须正视并需要逐步加以解决的问题.
3.缩小收入差别的对策:现阶段,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加强政府调节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第一,政府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任务是保证和维持市场的正常运行,以实现并维持机会均等.第二,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主要是运用累进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政策.
第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人们对不平等的心理承受力.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 四.现代产权制度与企业制度创新 (一)现代企业中的产权和产权制度 1. 产权,即财产权,从法律的观点看,产权是一组由所有者自由行使并且不受他人干涉的关于财产的权能.财产权利规范即产权制度. (二)公有产权的制度安排特点及效率
1.国有国营企业权利安排的特点.(产权制度的缺陷) (1) 产权具有权力性. (2) 产权拥有的平均性. (3) 产权行使的非排他性. (4) 产权权能的高度统一性. (5) 产权占用的无偿性和无限性. (6) 产权的封闭性和非交易性.
2.公有产权的效率.传统国有企业权利安排不合理,造成传统国有企业的高成本和低效率,企业依赖政府,政府控制企业;权制配臵成本高昂),阻碍了资源的优化配臵.
(三)*公有产权的改革和企业制度的创新.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AUR42L_7B4ywrmUF7mZo6J16b-0jbQ6qyZPBKzn4hbYfJfTVf2jXOjS2Zl07DSewJ7bxnnXEaAwHos3u_Ybnk7xEA-KOFJk9iggbjbVHKy
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和演变 (一)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形成的标志: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绝对统治地
位.
(二) 我国所有制结构调整的必然性和主要内容
1.必然性.(1)我国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建立在极不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基础上的.(2)错误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可以无条件地必然优越于私有制,把所有制结构当成了可以脱离与之相联系的生产力而单独存在的、抽象的制度框架.(3)“一大二公”的所有制结构不仅阻碍了我国生产力的正常发展,还带来一系列问题.
2.主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向多元化发展.
一是公有制的形式突破了单一全民所有制的框架,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下降,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上升.
二是非公有制经济随着市场化改革的加快不断发展,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是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实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三) 我 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改革办法
1. 所有制结构调整和改革的长期性.
2. 重点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的调整和改组,一是通过国有资产
的流动和重组,改变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前提:国有资产在企业、行业之间分布过散,战线过长,有限的国有资本难以支撑如此庞大的国有经济盘子.二是进行国有资产重组和存量的调整.
3. 改善国有资产的配臵结构和国有企业的组织结构,使国有经济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主要特点.
1.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混合型所有制结构.
2.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混合型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的结合存在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反映了公有制经济的按劳分配制度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制度的同时并存;二是表明现阶段的按劳分配要借助按要素分配的形式得以实现.
二.我国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一) 从市场化程度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是在传统的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逐步得到发育的,表现为计划调节作用的减弱和市场机制作用的逐渐加强,它的确立需要经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
1.所谓市场化是指在经济运行中市场机制对资源配臵、生产要素组织的基础性调节作用持续增长,依赖程度不断增强,市场体制逐步发展成熟的演变过程.
2.市场化的表现及标准:(1)微观经济行为的主体的独立性增强.(2)经济决策分散化.(3)所有制结构多元化.(4)产品价格
和要素价格市场化.(5)经济行为规范化、法制化、秩序化.
(二)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对策(市场化进程的对
策.)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市场化是持续提高的,但目前的体制状
况,距离改革的目标模式还有不小的差距,还需要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
其一,就总体市场化而言,加速中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关键是制度的改革,首先是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一是所有制结构改革;二是提高公有经济的质量.
其二,把生产要素市场(即劳动力、资金、土地)的发育作为加快市场化进程的重点内容.
其三,继续推进企业的市场化.对大型企业实行股份制,将企业资产进行重组,减少政府对企业的不适当干预.
三.我国收入分配体制的改革和调整
(一)按劳分配原则的特定内涵
1.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都必须以参加劳动作为获取消费品的前提条件.2.这里所说的劳动,仅仅指物质生产领域的活劳动.3.作为分配尺度的劳动,是社会平均劳动,即在平均熟练程度和平均劳动强度下生产单位使用价值所耗费的劳动,而不论其客观的生产条件如何.4.按劳分配给劳动者的仅仅是以实物形态存在的个人必要消费品.
(二)
按劳分配的实现条件与市场经济现实的偏离.(分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1.马克思认为按劳分配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一在全社会范围内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二在未来社会主义经济中,商品经济已经消亡,全社会范围内实行统一的计划经济.三是必要劳动与剩余劳动的划分由全社会统一决定.
2.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转型期,按劳分配的充分必要条件在当代社会主义并不完全具备:首先,在传统意义上的按劳分配原则与现实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是矛盾的.当代社会主义,现阶段除了公有经济之外,还存在着合作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其次,传统意义上的按劳分配原则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也是矛盾的;第三,传统意义上的按劳分配原则 与利息、股息、红利等收入分配形式的存在也是矛盾的. (三) 分配结构与分配形式的调整和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内容) 1.分配体制的改革主要内容:一是打破了国家与企业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利益界限,硬化了企业的预算约束.二是打破原有体制中单一的传统意义上的按劳分配原则,实行分配形式的多元化,建立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结构.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使得我国的收入分配结构和分配形式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逐步相适应.
2.*如何看待当前收入分配中的差别问题
(1)当前我国收入差别的进一步扩大是一个客观事实.居民收入差距主要表现在:A城乡居民收入.B地区之间.C不同行业之间.D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内部.(2)当前这种收入差距存在必然性:一是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是分配制度改革的结果,有利于打破传统的平均主义的分配格局,理顺收入分配关系.二是我国目前的收入差别已有扩大,但包括贫困人口在内的所有中国居民的绝对收入水平却是上升的.三是对于现实存在的收入差别问题也不能视而不见,因为会影响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社会情绪的波动.因此适当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公平,是目前我国分配体制改革中必须正视并需要逐步加以解决的问题.
3.缩小收入差别的对策:现阶段,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应该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加强政府调节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
第一,政府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任务是保证和维持市场的正常运行,以实现并维持机会均等.第二,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主要是运用累进税收和转移支付的政策.
第三,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人们对不平等的心理承受力.社会保障制度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 四.现代产权制度与企业制度创新 (一)现代企业中的产权和产权制度 1. 产权,即财产权,从法律的观点看,产权是一组由所有者自由行使并且不受他人干涉的关于财产的权能.财产权利规范即产权制度. (二)公有产权的制度安排特点及效率
1.国有国营企业权利安排的特点.(产权制度的缺陷) (1) 产权具有权力性. (2) 产权拥有的平均性. (3) 产权行使的非排他性. (4) 产权权能的高度统一性. (5) 产权占用的无偿性和无限性. (6) 产权的封闭性和非交易性.
2.公有产权的效率.传统国有企业权利安排不合理,造成传统国有企业的高成本和低效率,企业依赖政府,政府控制企业;权制配臵成本高昂),阻碍了资源的优化配臵.
(三)*公有产权的改革和企业制度的创新.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AUR42L_7B4ywrmUF7mZo6J16b-0jbQ6qyZPBKzn4hbYfJfTVf2jXOjS2Zl07DSewJ7bxnnXEaAwHos3u_Ybnk7xEA-KOFJk9iggbjbVH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