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哪些角度鉴赏诗歌的形式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语文作业 时间:2024/11/07 23:41:50
从哪些角度鉴赏诗歌的形式
角度一:从语言角度——
古典诗歌语言的形象性(塑造形象)、含蓄性(言此意彼)、凝练性(言少意丰)、跳跃性(节奏感及想象联想)以及语言的整体风格,常常成为高考的命题置疑点.任选角度可以从炼字的角度来把握关键字词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诗人所炼之“意”.鉴赏诗歌时特别要关注作谓语的动词、形容词和作修饰语的数词、叠词、表颜色的词和包孕性强的虚词.
示例: 过香积寺 王维(2003年高考全国卷试题第17题)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答案及答题思路:诗眼分别是“咽”和“冷”(第一个层面:明确答出第一问).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第二个层面:具体分析文本,回答“为什么”),“咽”、“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衬写出了作者本身禅寂的心境(第三个层面,诗眼在表现景物特点,表达诗人情感方面的作用).
角度二:从捕捉意象角度——
什么是意象?清人吴乔说:“诗意大抵出侧面.”(《围炉诗话》)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
有两类诗:一类以意象单纯、内涵丰富取胜;另一类意象繁富,结构复杂,乍看炫眼,而细加咀嚼,又不难把握其内在、清晰的情感脉络.
示例一:鹧鸪天 晏几道(2004年广西、海南等省高考题)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怎奈归期未可期.
答案:“杜鹃”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它那“不如归去”的啼叫表达了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诗人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来表达游子思乡这一主题.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示例二: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解答分析:诗人表达丰富复杂的感情,写作上或触景伤情(烟雨、残月、江水、片云),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这一类题型的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意象的寓意并把握意象与作者主旨、情感的关系为突破口,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一定要答具体“哪些”、“怎样的”、“什么样的”.
答案:后两句描绘的意象有:春潮、雨、野渡、舟自横;这些意角的组合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角度三:从表达方式的角度——
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衬托、渲染、动静、点面结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示例: 江城子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古典诗歌语言的形象性(塑造形象)、含蓄性(言此意彼)、凝练性(言少意丰)、跳跃性(节奏感及想象联想)以及语言的整体风格,常常成为高考的命题置疑点.任选角度可以从炼字的角度来把握关键字词表情达意的作用,体会诗人所炼之“意”.鉴赏诗歌时特别要关注作谓语的动词、形容词和作修饰语的数词、叠词、表颜色的词和包孕性强的虚词.
示例: 过香积寺 王维(2003年高考全国卷试题第17题)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
答案及答题思路:诗眼分别是“咽”和“冷”(第一个层面:明确答出第一问).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月色,由于山林的幽暗,似乎显得阴冷(第二个层面:具体分析文本,回答“为什么”),“咽”、“冷”二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衬写出了作者本身禅寂的心境(第三个层面,诗眼在表现景物特点,表达诗人情感方面的作用).
角度二:从捕捉意象角度——
什么是意象?清人吴乔说:“诗意大抵出侧面.”(《围炉诗话》)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是诗歌抒情言志的基本单位.
有两类诗:一类以意象单纯、内涵丰富取胜;另一类意象繁富,结构复杂,乍看炫眼,而细加咀嚼,又不难把握其内在、清晰的情感脉络.
示例一:鹧鸪天 晏几道(2004年广西、海南等省高考题)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怎奈归期未可期.
答案:“杜鹃”是古典诗歌中常见的一个意象,它那“不如归去”的啼叫表达了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诗人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来表达游子思乡这一主题.最后两句是说: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
示例二: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解答分析:诗人表达丰富复杂的感情,写作上或触景伤情(烟雨、残月、江水、片云),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这一类题型的鉴赏,必须以解读诗歌意象的寓意并把握意象与作者主旨、情感的关系为突破口,才能把握诗歌的内容,领会诗歌的主旨,进入诗歌的意境,感知诗人的情感.答题时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一定要答具体“哪些”、“怎样的”、“什么样的”.
答案:后两句描绘的意象有:春潮、雨、野渡、舟自横;这些意角的组合创设出一种孤寂、闲适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自甘寂寞的恬淡胸襟.
角度三:从表达方式的角度——
诗词中主要运用记叙、议论、描写、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衬托、渲染、动静、点面结合);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
示例: 江城子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鹧鸪天 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