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帮 > 政治 > 作业

高中文化生活中,文化的作用有哪些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政治作业 时间:2024/11/06 05:41:31
高中文化生活中,文化的作用有哪些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又明确提出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这些论述,对于我们充分认识文化的战略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综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文化既表现在对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上,又表现在对社会的规范、调控作用上,还表现在对社会的凝聚作用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作用上.
  文化是社会变革的内燃机.任何社会形态的文化,本质上不只是对现行社会的肯定和支持,而且包含着对现行社会的评价与批判,它不仅包含着这个社会“是什么”的价值支撑,而且也蕴含着这个社会“应如何”的价值判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当一种旧的制度、旧的体制无法进一步运转下去的时候,文化对新的制度、新的体制建立的先导作用十分明显.蕴藏在新制度、新体制中的文化精神,一方面为批判、否定和超越旧制度、旧体制提供锐利武器,另一方面又以一种新的价值理念以及由此而建立的新的价值世界为蓝图,给人们以理想、信念的支撑.因此,人类历史上新的制度战胜旧的制度,文化起到了内燃机的作用.
  文化是社会常态的调控器.如果说新的制度代替旧的制度、新的体制代替旧的体制的过程,是社会处于非常状态的表现,那么,新的制度、体制建立后,社会在一定秩序中运行发展就是社会常态的表现.由于社会是人的社会,而每个人所处的环境、自身素质和精神物质需求又不尽相同,所以常态中的社会仍然会存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矛盾,而且还存在人自身的情感欲望和理智的矛盾.如果这些矛盾不能妥善解决,这个社会的常态就会被打破.从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看,人们解决这些矛盾常常采取多种手段,而依靠文化的力量去化解这些矛盾就是其中不可或缺的方面.这是因为,法律、理想、道德、礼俗、情操等文化因子,内含着社会主体可以“做什么”和“哪些不可以做”,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那样做”的意蕴.所以,要化解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种种矛盾,就必须依靠文化的熏陶、教化、激励的作用,发挥先进文化的凝聚、润滑、整合作用,通过有说服力的、贴近民众的方式,将真诚、正义、公正等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植入民众的心田.只有这样,一个社会才能健康、有序、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文化是凝聚社会的粘合剂.文化虽然说是属于精神范畴,但它可以依附于语言和其他文化载体,形成一种社会文化环境,对生活于其中的人们产生同化作用,为他们的价值观、审美观、是非观、善恶观涂上基本相同的“底色”,也为他们认识、分析、处理问题提供大致相同的基本点,进而化作维系社会、民族生生不息的巨大力量.
  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文化对经济的支撑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文化的导向赋予经济发展以价值意义,经济制度的选择、经济战略的提出,经济政策的制定,无不受到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以及决策者文化水平的制约.文化给物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以思想、理论、舆论的引导,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经济发展的方向和方式.二是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极高的组织效能.人作为文化的单元,不仅受文化熏陶,而且也依一定的原理相互感通,相互认同,从而形成社会整体.文化的这种渗透力是人的社会性的体现,它能够促进社会主体之间相互沟通,保证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在一定的组织内有序开展.三是文化赋予经济发展以更强的竞争力.经济活动所包含的先进文化因子越厚重,其产品的文化含量以及由此带来的附加值也就越高,在市场中实现的经济价值也就越大.
  既然文化具有如此巨大的作用,那么,我们就应当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努力用先进文化武装自己.为此,第一,要注重学习.要在全党、全社会大兴学习之风,努力把我们党建设成学习型政党,把我们的社会建设成学习型社会,把我们的国家建设成为人人学习之邦.第二,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优秀的民族精神、近代以来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体现出的宝贵精神进行提炼、概括,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及时进行总结,以丰富民族精神的内涵.第三,打牢基础.教育既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又是一个国家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夯实文化“大厦”的基础至关紧要.要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普及科学知识,树立科学精神,掌握科学方法,消除愚昧,积极发展并大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第四,营造环境.良好的文化环境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条件.所谓文化环境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整个社会的文化氛围;一是全体社会成员的文化修养和对文化事业的关切程度.这两个层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必须深入持久地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建立起正确的社会价值评价体系,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必须深入持久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大力加强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剧场、体育馆等文化体育活动设施建设,高度重视科学、历史、文化遗产和革命文物的保护.大力提倡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质量.第五,发展产业.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制定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进一步加强文化法律建设,健全和完善文化市场体系.第六,建设队伍.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材和以人为本的观念,大力创造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施展抱负、发挥才智的机制和环境,使全社会所有优秀的知识分子都能够为发展先进文化建功立业.同时,广大知识分子自身也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学习,树立文化自觉意识,努力把自己造就为先进思想的传播者,科学技术的开拓者,“四有”公民的培育者和优秀精神产品的生产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