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小学综合实践课
来源:学生作业帮 编辑:作业帮 分类:综合作业 时间:2024/11/08 09:10:45
如何上好小学综合实践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近代社会的产物,它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经验性课程,实践性课程.可以说,综合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的活动.我认为,要上好综合实践课,应处理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任何课程都具有特定的课程内容与形式.课程内容是由课程的性质决定的,而课程形式反映了课程内容的要求.处理好课程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助于克服实施过程中的形式倾向.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 (一)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内容是学生的活动主题. 综合时间活动是面向学生生活领域的课程,因而,其课程内容不应来源于书本,而应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围绕问题来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而这一问题就是学生活动的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非预设的课程,学生在该课程中学习什么内容?与学科课程不同的是,学习的内容不是预先设记好,不是体系化的书本知识或知识专题,而是学生从生活中自主地提出问题,并由问题上升到活动主题,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整合性. 要保证学生活动主题的整合性,在以校为本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整个学段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具有一定的广度. 学生的活动主题往往是从生活背景中、从学习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从一个活动主题的实施过程来看,任何一个活动主题都是有意义的.但如果整个学段的活动主题只是围绕某一角度来确定的,那么活动主题的确定往往不利于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方式.因此,在整个学段学生确定活动主题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涉猎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文化等不同领域的问题.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背景与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适当引导学生在不同年级关注不同领域的问题. 2、妥善处理活动主题中的知识性问题. 任何主题的活动都应该使学生获取一定的知识,在活动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活动方式,自主获取知识,形式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价值追求之一.因而,在实施过程中,一方面,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所学的书本知识运用到问题解决与活动过程中,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及时整理与总结活动体会与活动收获,获取知识.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形式.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形式是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经验性课程、活动课程.因而,活动就是其基本形式.在实施过程中,要防止为了活动而活动的状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根据活动主题的需要决定活动形式或活动方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性”也要求活动方式的综合性.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整个学段的活动过程中,经历探究、实践、调查、考察、服务、社会宣传、公益劳动、设计与制作、技术实践与劳动实践、信息实践、总结与交流、展示与答辩、回报与表演等活动方式. 2、让学生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的价值就在活动过程中.必须留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与活动空间,引导学生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要切实体现该课程的价值,让学生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必须让学生“全面参与”,并“深度实践”. 三、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还必须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一)突出学生主体. 突出学生主体,意味着把学生作为课程的主体,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意味着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性和积极性.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突出学生主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 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一方面是指导学生是课程的直接实施者,另一方面是指发挥学生在课程实施中的能动性,学生创造着课程.因此,不应把课程及其教材看作是学生必须毫无保留地完全接受的对象,而应发挥学生对课程的批判能力和建构能力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更不同于学科坑成,它不是“可教的”课程,而是“可做的”课程,是实践性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的课程,学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主体.综合实践是学生的实践,是学生通过实践来学习,通过实践获得发展. 2、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 从学生出发是体现学生本位课程的基本要求.它要求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准备阶段、开展的过程、总结与交流等环节都应该尊重学生的实际,关注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准备阶段,最好不由教师提供活动主题或问题来让学生选择,而应由学生自主提出活动主题或问题.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从他们的实际出发.当然,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并不是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定活动主题,教师要适当引导学生,明确活动主题或问题的意义. (二)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导师与学生的关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实践性课程,要求以学生活动为中心.教师在学生的活动过程中起着指导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不是教师“教”出来的,而是学生“做”出来的,因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但教师的指导需要以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为前提.指导不等于规定,不等于统一要求. 2、提高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处理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一方面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所以要设计与制定教师指导方案,增强教师指导的计划性.教师指导方案应包括: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目标、学生活动过程与具体方法的指导、学生活动主题必要的资料与工具准备、学生活动评价策略等.制定教师指导方案,有利于教师明确指导任务,落实具体的知道行为.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种活动类的综合课程,是这次课程改革中的新型产物,它与其它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它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是学科课程与知识类综合课程的一种补充形态.但是我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在理论定位与研究取向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澄清,还需要进一步的反思与追问.